保卫艺术中心,融合历史和现代之间永恒的张力

Buro Ole Scheeren / 中国 北京
2018-02-09

建筑师Ole Scheeren发布了他所设计的保卫艺术中心的第一张官方照片,这座建筑被称为驻扎在北京紫禁城边缘的“大型文化机器”。号称世界上第一座定制的拍卖建筑,这个巨大的建筑可以容纳一系列功能设施,从艺术画廊和艺术保护设施到酒店,活动空间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等。

这座建筑的基座是一组与周围胡同的规模相匹配的小型体块 - 这些人口稠密的社区随处可见颇具北京特色的传统四合院。在这个基础之上,Scheeren设计了一个大型的“浮环”,构成了整个建筑的轮廓。


“我对如何融合历史和现代之间永恒的张力十分感兴趣,”建筑师说道。“我的想法是把建筑的基座作为历史城市规模的延伸,把它看作是一系列与规模和物质相联系的历史背景的沉积物,然后再顺应现代城市的规模,在这个清晰的文化基座之上悬挑一个漂浮的体量“。


基座上小体块的表皮由穿孔点缀的灰色玄武岩构成。这些微小的圆形开口汇聚在一起,正是对艺术家黄公望所作深具历史特色的中国山水画的抽象描述。


相比之下,建筑上部分的环由半透明的玻璃板网格构成,这些网格被Scheeren描述为“仿佛漂浮着的砖”。只有少数几个透明的开口,以窗户的形式存在,清晰地划定了游客进出建筑的入口空间。

Scheeren解释说:“这不是玻璃建筑。 “这种轻微的含蓄感就是北京,这个城市从内部展现了它的宏伟,并且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点。”建筑师将这座建筑视为中国建筑既实现现代化又尊重历史的典范 - 这种结合可能会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深感欣慰——因为习主席早在2014年就要求停止建设“奇奇怪怪的建筑”。

Scheeren说:“对于中国的建筑来说,这是一个重要的声明,不仅是为了实现崭新的辉煌,而且也为了寻找方法来实现历史的延续感,而不会陷入历史性的误区。他补充说:“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对这次讲话的回应。“早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就已经设计好了这座建筑,但是在它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之前,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。

在内部,建筑的布局与其外部一样是拼贴的组合。其中心是一个1700平方米的画廊空间,因而其空间设计尽可能灵活。 整合可移动的区域,可调节的天花板系统,可以用于展览,拍卖和举办其他活动。一系列较小的展览室和拍卖室散布在室外空间,与两个比较传统的大型拍卖大厅相连。艺术品保护区位于地下室,其下方设有停车场,地铁站位于一侧。酒店位于悬挑的浮环体量内部,而一座小塔楼中包括教育设施。其上层还有餐厅,办公室和一个书店。

Scheeren补充说:“这个建筑非常复杂,我试图实现的是一种低调的纪念性。

Scheeren于2010年创立了他的工作室。最初他主要在亚洲工作,曾从事新加坡的The Interlace项目。 但他刚刚在全球各个城市公布了一系列项目,其中包括温哥华的摩天大楼,法兰克福的高层改造项目以及越南胡志明市的景观大厦。除了另有说明,摄影实景照片由Iwan Baan提供。

▼ 立面图

▼ 剖透视

设计师:Buro Ole Scheeren

首席/设计:Ole Scheeren

合伙人:Eric Chang,Dan Cheong

副主管:弗吉尼亚ChiappaNuñez

当地设计院: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

结构工程师:Thornton Tomasetti

建筑服务工程师:WSP

立面顾问:Front公司,PFT建筑咨询

室内设计:Buro Ole Scheeren,MQ-Studio

照明顾问:ZDP

好设计网  www.haoooo.cn      欢迎投稿:infohaoooo@163.com

好设计网  www.haoooo.cn
欢迎投稿:infohaoooo@163.com